景点类型:人文景观
景点门票:暂无
景点电话:暂无
开放时间:10:00—20:00
景点地址:新疆阿克苏库车县
阿克苏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阿克苏库车县城西北13公里的山沟内。为唐代遗址。共有46个洞窟。解放前大部份被毁。现在较完整的洞窟有38个,其中19个为支提窟,19个为毗河罗窟。窟中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像,以及披甲、剑,脚著长革动靴的龟兹武士供养人像等。较为特殊的是第24号窟,为七角形平面,窟中有中心柱,左右开甬道,后壁有隧道,且又是平顶的支提窟,此种形式为其他窟群所罕见。有壁画的洞窟共11个,其题材、风格与克孜尔干佛洞大致相同,是以本生故事和座佛像为主。
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阵东南 7千米的河流阶地上,它背依明屋达格山,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, 其间有渭干河蜿蜒流过,东距库车县城约 69千米。 这里绿树成荫、环境优雅,是新疆著名的古代文物遗迹的旅游胜地。
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“四大石窟”之美誉,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,绵延数千公里。 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,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。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、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,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,在公元8-9世纪逐渐停建,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,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,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,其石窟建筑艺术、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,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,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。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,形成“西域佛教”后,再传入中原。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“西域佛教”的一个中心,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。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,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。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,壁画内容丰富,不仅有表现佛教的“本生故事”、“佛传故事”、“因缘故事”等壁画,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。有研究石窟的专家指出,龟兹石窟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。而在龟兹石窟群中,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。
克孜尔千佛洞的洞窟形制大致有两种:一种为僧房,是供僧徒居住合作产的场所,多为居室加通道结构,室内有灶炕和简单的生活设施;另一种为佛殿,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。佛殿又分为窟室高大、窟门洞开、正壁塑立佛的大佛窟和主室作长方形、内设塔柱的中心柱窟,还有部分是窟室较为规则的方形窟。不同形制的洞窟用途不同。这些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规则的修建在一起,组合成一个单元。从配列的情况看,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。可以想见,当年克孜尔千佛洞是龟兹地区一处佛寺栉比、僧徒比肩的地方。
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,它分为主室和后室。根据导游的介绍,石窟主室正壁为主尊释迦佛,两侧壁和窟顶则绘有释迦牟尼的事迹如“本生故事”等。看完主室后,应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,观看佛的“涅盘”像,然后再回到主室,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。
关键字: 克孜尔尕哈 千佛洞 唐代遗址 洞窟 重点文物
南疆新亮点-刀郎之乡,麦盖提!刀郎部落位于阿克苏市208省道旁阿瓦提县绿洲中心地带,距全国旅游城市阿克苏58公里,离县城
库车王府位于老城的中心位置。库车王府由王府和小王府两组建筑群东西相邻组合而成,坐北向南,排列而建。西侧一组为亲王府,主建
天山神木园海拔1700米,位于温宿县西北、天山托木尔峰下,是一片占地40公顷是由各种古老而形状怪异的树木组成的原始森林。
天山神秘大峡谷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72公里处217国道旁,呈东向西纵深长约5.5公里,为红褐色岩石经风雕雨刻而成,峡
温宿大峡谷位于天山托木尔峰下,由3条主谷和12条支谷组成,峡谷总长达20多公里,峡谷内拥有典型的盐丘地貌和河流冲刷出来的